您当前的位置: 前瞻经济网 > 资讯 > 正文
前瞻经济网-移动版 首页

“硬核科技”是这样炼就的 从“首秀”看苏州科创软实力

2019-07-23 23:02

对于华兴源创、天准科技和瀚川智能来说,昨天是个正式亮相的大日子。科创板“首秀”的聚光灯下,以制造业发达闻名的苏州因这三家企业的集中亮相迎来了科技创新发展的高光时刻。三家企业率先挂牌、申报企业总数名列前茅,苏州在科创板这个专为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板块上找准了立足点。

为什么有这么多苏州企业被科创板相中?为什么苏州能够呈现出如此的科创实力?

为什么是他们?

“硬核科技”是这样炼就的

华兴源创备受关注的时刻开始于6月19日零时,作为首批获准科创板IPO注册的企业,华兴源创率先披露了上市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688001的股票代码、787001的申购代码,让这家苏州企业正式成为科创板第一股。

“成立之初,我们的装备不过是‘两把枪’。”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文源所说的“两把枪”是螺丝刀加上电烙铁,而从简单的检测维修起步到第一个自主研发产品的问世,从开发出应用于平板显示生产整线的检测设备,到投入半导体、集成电路测试设备研发,从成为夏普、京东方供应商,再到把苹果、LG、三星纳入客户名单,陈文源和伙伴们花了近15年。“在很多人看来,从过会到正式招股,华兴源创只用了8天时间。事实上,我们从2015年就开始筹备主板上市。”陈文源告诉记者,“转向”科创板,华兴源创的科创基因很“匹配”。作为工业自动检测设备与整线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华兴源创提供定制化服务,产品不仅全部自主研发,还要跟随甚至快于客户完成迭代更新。以苹果手机为例,每一代新产品面世,都需要华兴源创在关键生产环节提供关键检测,“我们的检测设备从一张原理图到开发完成,时间不超过90天。”正是这样的不断创新和快速响应,华兴源创成为苹果在国内唯一的液晶平板检测设备提供商。

在华兴源创公司的陈列室里,一整面墙的专利认证证书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同样印象深刻的还有这两组数字:2016年至2018年,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万元、万元、亿元,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截至2018年,华兴源创研发团队已遍布美国、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公司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达45%。

研发投入和专利数量是体现企业科技含量的重要指标。这在天准科技、瀚川智能两家企业同样得到印证。作为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天准科技申请专利117项,授权专利64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达到31项。截至去年,天准科技拥有技术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去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我们要做一家硬科技企业。”公司董事长徐一华说。

瀚川智能是国内领先的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并且是国内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为数不多的走出国门、与国外一线同行竞争的企业。目前已积累了超高速精密曲面共轭凸轮技术等14项核心技术,截至2018年,公司拥有研发及技术人才占员工总数的。

“科创板在企业的选择上,重点把握科技创新特点,包括注意是否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否具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和潜力等六大事项。”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周启宏介绍,苏州长期坚持以技术创新培育和引导企业发展,这与科创板定位于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非常契合。从目前12家申报企业的情况看,这些企业全部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其中11家为高新技术企业,11家获得各级科技计划支持。有6家为设备制造企业,3家为生物医药企业,2家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1家为金属制品业企业。

为什么是苏州?

面对科创板我们蓄势待发

“科创板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它着力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做优做强、发展壮大,与苏州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另一方面,科创板发挥着改革试验田作用,在发行上市、保荐承销、交易等方面进行制度改革的先试先行,对苏州进一步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也有着深远意义。”记者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创板蕴含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机遇,多方合力、推动企业精准靠前对接科创板。

年初,市政府召开专题研究会,提出设立科创板上市工作协调小组,统一指导协调我市科创板上市推进工作,支持和引导优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并召开推进科创板上市工作座谈会,发动各板块、各部门支持企业科创板上市工作。全市还多轮遴选企业,提高企业储备精准度,加强宣传培训,先后培训企业近300家,帮助更多企业了解科创板的基本要求和上市路径。为更好地协调重点企业困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市政府办印发了苏州市《关于鼓励企业科创板上市的若干意见》,对意见有效期内申请在科创板上市获准注册的辖内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并对保荐苏州地区企业科创板上市获准注册的证券公司给予奖励。对于准备工作充分的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及时了解企业准备进度、存在的具体问题等,重点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推进其上报进度。

如果说政策支持、政府服务是推力,优质企业的储备是苏州企业此次科创板成功“首秀”的关键。近年来,苏州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机遇,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重大项目攻关,培育起一批优质科创企业。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苏州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构建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1+N”发展模式的工作方案》等政策,目前,已累计集聚3000余家生物医药类企业,相关产值超千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8%。在资本市场中,“苏州生物医药军团”也已蓄势待发,信达生物、基石药业已分别于2018年10月和2019年2月成功登陆港交所。已拿到科创板“准考证”的博瑞生物也是生物医药行业的佼佼者,企业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已聚集了400多家科技型企业和10000多名生物医药人才,形成了创新药物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培育创新型企业一直是苏州的关注点。”记者在市科技局了解到,我市修订完善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细则,对入库企业的支持由研发费后补助改为直接奖补支持,简化企业申报流程和材料,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16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5175家,均为全省第一;累计305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评价认定,占全省四分之一。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收入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6%;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预计达95%。

还有多少科与创?

从企业创新到城市创新

“在已经获得科创板受理的12家企业中有9家是2005年至2012年间设立的,这正是苏州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的时期。引进人才对企业创新创业的推动,科技创新企业的高成长性等可谓有目共睹。”市科技局局长张东驰告诉记者,科创企业的脱颖而出,是苏州创新发展的实力呈现。汇聚创新资源,加速产业升级,壮大创新主体,提升创新生态……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苏州依托城市创新,为企业创新垒高了基石。

在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方面,我市在创新驱动发展“1+3”政策基础上,充分衔接原有政策,并结合新政策、新举措适当加码奖补力度,出台了《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创新创业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释放创新活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没有人才何谈创新。苏州一直致力于集聚优质人才,打造创业创新、宜人宜居的城市环境,也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果。仅今年1至6月,我市就新引进长期外国专家数464人;177个项目、223名海外专家入选我市第八批“海鸥计划”;全市新增国家级人才工程创业类专家4人,外专类专家1人,各类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累计达262人。重大载体建设也在加快推进,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获批第四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完成省科技厅专家论证及科技部申报;我市累计有7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入省培育库。“我们通过积极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和G60科创走廊建设,通过互联互通也在不断放大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张东驰介绍说,沪昆高速公路(G60)串联了上海、苏州、杭州等长三角重要城市,带来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机遇。苏州企业已经参与成立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联盟、G60科创走廊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长三角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联盟等,为下一步的产业发展壮大积蓄能量。张东驰表示,苏州将更大力度引育创新创业人才和建设重大创新载体,积极构建省市协同发展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体系,更大力度发展创新企业集群。

科技与金融的深化融合为科创企业发展引来了“源头活水”,“创业贷”“科贷通”“信保贷”“信用贷”等为一大批初涉市场的科创企业提供了“定制”服务。刚刚发布的《关于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融资畅通工程的意见》更为科创企业发展带来新的福音。《意见》明确了金融资源投入、融资渠道拓展、融资成本控制、金融服务提升、金融产品创新、征信体系建设、金融风险防控等七项重点举措。在信贷支持之外,还将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其中就包括设立支持科创板上市专项引导基金,支持优质企业登陆科创板。“登陆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提档升级影响深远而多元。”记者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了解到,按照“挂牌一批、申报一批、辅导一批、重点培育一批、组建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苏州已建立起后备企业梯队,不断为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创造条件。

来源: 科创新闻网 责任编辑:前瞻经济网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前瞻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前瞻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前瞻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前瞻经济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硬核科技”是这样炼就的 从“首秀”看苏州科创软实力

对于华兴源创、天准科技和瀚川智能来说,昨天是个正式亮相的大日子。科创板“首秀”的聚光灯下,以制造业发达闻名的苏州因这三家企业的集中亮相迎来了科技创新发展的高光时刻。三家企业率先挂牌、申报企业总数名列前茅,苏州在科创板这个专为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板块上找准了立足点。

为什么有这么多苏州企业被科创板相中?为什么苏州能够呈现出如此的科创实力?

为什么是他们?

“硬核科技”是这样炼就的

华兴源创备受关注的时刻开始于6月19日零时,作为首批获准科创板IPO注册的企业,华兴源创率先披露了上市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688001的股票代码、787001的申购代码,让这家苏州企业正式成为科创板第一股。

“成立之初,我们的装备不过是‘两把枪’。”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文源所说的“两把枪”是螺丝刀加上电烙铁,而从简单的检测维修起步到第一个自主研发产品的问世,从开发出应用于平板显示生产整线的检测设备,到投入半导体、集成电路测试设备研发,从成为夏普、京东方供应商,再到把苹果、LG、三星纳入客户名单,陈文源和伙伴们花了近15年。“在很多人看来,从过会到正式招股,华兴源创只用了8天时间。事实上,我们从2015年就开始筹备主板上市。”陈文源告诉记者,“转向”科创板,华兴源创的科创基因很“匹配”。作为工业自动检测设备与整线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华兴源创提供定制化服务,产品不仅全部自主研发,还要跟随甚至快于客户完成迭代更新。以苹果手机为例,每一代新产品面世,都需要华兴源创在关键生产环节提供关键检测,“我们的检测设备从一张原理图到开发完成,时间不超过90天。”正是这样的不断创新和快速响应,华兴源创成为苹果在国内唯一的液晶平板检测设备提供商。

在华兴源创公司的陈列室里,一整面墙的专利认证证书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同样印象深刻的还有这两组数字:2016年至2018年,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万元、万元、亿元,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截至2018年,华兴源创研发团队已遍布美国、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公司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达45%。

研发投入和专利数量是体现企业科技含量的重要指标。这在天准科技、瀚川智能两家企业同样得到印证。作为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天准科技申请专利117项,授权专利64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达到31项。截至去年,天准科技拥有技术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去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我们要做一家硬科技企业。”公司董事长徐一华说。

瀚川智能是国内领先的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并且是国内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为数不多的走出国门、与国外一线同行竞争的企业。目前已积累了超高速精密曲面共轭凸轮技术等14项核心技术,截至2018年,公司拥有研发及技术人才占员工总数的。

“科创板在企业的选择上,重点把握科技创新特点,包括注意是否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否具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和潜力等六大事项。”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周启宏介绍,苏州长期坚持以技术创新培育和引导企业发展,这与科创板定位于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非常契合。从目前12家申报企业的情况看,这些企业全部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其中11家为高新技术企业,11家获得各级科技计划支持。有6家为设备制造企业,3家为生物医药企业,2家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1家为金属制品业企业。

为什么是苏州?

面对科创板我们蓄势待发

“科创板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它着力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做优做强、发展壮大,与苏州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另一方面,科创板发挥着改革试验田作用,在发行上市、保荐承销、交易等方面进行制度改革的先试先行,对苏州进一步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也有着深远意义。”记者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创板蕴含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机遇,多方合力、推动企业精准靠前对接科创板。

年初,市政府召开专题研究会,提出设立科创板上市工作协调小组,统一指导协调我市科创板上市推进工作,支持和引导优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并召开推进科创板上市工作座谈会,发动各板块、各部门支持企业科创板上市工作。全市还多轮遴选企业,提高企业储备精准度,加强宣传培训,先后培训企业近300家,帮助更多企业了解科创板的基本要求和上市路径。为更好地协调重点企业困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市政府办印发了苏州市《关于鼓励企业科创板上市的若干意见》,对意见有效期内申请在科创板上市获准注册的辖内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并对保荐苏州地区企业科创板上市获准注册的证券公司给予奖励。对于准备工作充分的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及时了解企业准备进度、存在的具体问题等,重点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推进其上报进度。

如果说政策支持、政府服务是推力,优质企业的储备是苏州企业此次科创板成功“首秀”的关键。近年来,苏州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机遇,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重大项目攻关,培育起一批优质科创企业。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苏州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构建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1+N”发展模式的工作方案》等政策,目前,已累计集聚3000余家生物医药类企业,相关产值超千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8%。在资本市场中,“苏州生物医药军团”也已蓄势待发,信达生物、基石药业已分别于2018年10月和2019年2月成功登陆港交所。已拿到科创板“准考证”的博瑞生物也是生物医药行业的佼佼者,企业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已聚集了400多家科技型企业和10000多名生物医药人才,形成了创新药物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培育创新型企业一直是苏州的关注点。”记者在市科技局了解到,我市修订完善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细则,对入库企业的支持由研发费后补助改为直接奖补支持,简化企业申报流程和材料,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16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5175家,均为全省第一;累计305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评价认定,占全省四分之一。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收入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6%;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预计达95%。

还有多少科与创?

从企业创新到城市创新

“在已经获得科创板受理的12家企业中有9家是2005年至2012年间设立的,这正是苏州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的时期。引进人才对企业创新创业的推动,科技创新企业的高成长性等可谓有目共睹。”市科技局局长张东驰告诉记者,科创企业的脱颖而出,是苏州创新发展的实力呈现。汇聚创新资源,加速产业升级,壮大创新主体,提升创新生态……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苏州依托城市创新,为企业创新垒高了基石。

在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方面,我市在创新驱动发展“1+3”政策基础上,充分衔接原有政策,并结合新政策、新举措适当加码奖补力度,出台了《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创新创业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释放创新活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没有人才何谈创新。苏州一直致力于集聚优质人才,打造创业创新、宜人宜居的城市环境,也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果。仅今年1至6月,我市就新引进长期外国专家数464人;177个项目、223名海外专家入选我市第八批“海鸥计划”;全市新增国家级人才工程创业类专家4人,外专类专家1人,各类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累计达262人。重大载体建设也在加快推进,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获批第四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完成省科技厅专家论证及科技部申报;我市累计有7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入省培育库。“我们通过积极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和G60科创走廊建设,通过互联互通也在不断放大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张东驰介绍说,沪昆高速公路(G60)串联了上海、苏州、杭州等长三角重要城市,带来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机遇。苏州企业已经参与成立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联盟、G60科创走廊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长三角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联盟等,为下一步的产业发展壮大积蓄能量。张东驰表示,苏州将更大力度引育创新创业人才和建设重大创新载体,积极构建省市协同发展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体系,更大力度发展创新企业集群。

科技与金融的深化融合为科创企业发展引来了“源头活水”,“创业贷”“科贷通”“信保贷”“信用贷”等为一大批初涉市场的科创企业提供了“定制”服务。刚刚发布的《关于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融资畅通工程的意见》更为科创企业发展带来新的福音。《意见》明确了金融资源投入、融资渠道拓展、融资成本控制、金融服务提升、金融产品创新、征信体系建设、金融风险防控等七项重点举措。在信贷支持之外,还将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其中就包括设立支持科创板上市专项引导基金,支持优质企业登陆科创板。“登陆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提档升级影响深远而多元。”记者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了解到,按照“挂牌一批、申报一批、辅导一批、重点培育一批、组建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苏州已建立起后备企业梯队,不断为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前瞻经济网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前瞻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前瞻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前瞻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前瞻经济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相关阅读